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這是被稱為“地表最強入侵物種”之一的紅火蟻的拉丁學名,意即“無敵的螞蟻”。紅火蟻之兇猛,可見一斑。
據我國農工業農村部2021年三月底發布的一份公告顯示,目前紅火蟻已傳播至12個省(區、市)435個縣(市、區),尤其是近5年來新增紅火蟻發生縣級行政區191個,較2016年增長了一倍。為了保護農林業生產、生態環境和人民生命安全農業農村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國家林草局、國家鐵路局、國家郵政局等九部門聯合啟動全國紅火蟻聯合防控行動,全力阻截防控紅火蟻蔓延危害。
紅火蟻及其危害
紅火蟻在我國屬于入侵物種,原產地南美洲,20世紀的30年代左右被帶入美國。而國內關于紅火蟻的入侵,最早于2003年在臺灣被發現,大陸地區則是于2004年在廣東吳川首次查出。
作為入侵種的紅火蟻,對被入侵地區來說,是極大的生態災難。紅火蟻是雜食性生物,不僅會吃多種作物的種子、幼苗、根部、果實等,還會吃蚯蚓、昆蟲以及海龜、蜥蜴、鳥類的卵,甚至連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也難逃紅火蟻的獵殺。
一旦驚擾到紅火蟻,被它們鎖定攻擊對象,紅火蟻會傾巢而出,一擁而上。而紅火蟻的武器,不僅僅包括有力的大顎和腹尾的螯針,它們還會釋放生物毒素。紅火蟻腹部末端的螯針連接毒囊,可以連續攻擊釋放毒液。被叮蜇后,會產生如火灼傷般的疼痛感和水泡。這也是紅火蟻名字中“火”的由來。
入侵渠道
外來物種如果在新環境中沒有天敵控制,極易大量繁殖,擠壓原生種的生存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就會被稱為入侵物種。紅火蟻就是屬于入侵物種之一。
據調查,紅火蟻最早很有可能是是通過口岸檢疫的漏洞“偷渡”進入中國,然后憑借著旺盛的繁殖力和強大的攻擊性,迅速擴散并擠占原生種生存空間,成為危害物種。目前國內紅火蟻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如福建、兩廣、海南、云南及四川江西等地。但是模型預測結果顯示,紅火蟻可以在短期內忍受零下17℃低溫,因此未被入侵地區也不可掉以輕心。
如何防控
想要防控紅火蟻,除了對已入侵地區進行防控之外,首先第一點就是要加強口岸檢疫,從源頭杜絕紅火蟻。這也是農業農村部聯合海關總署、國家鐵路局、國家郵政局等九部門發布《關于加強紅火蟻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的目的之一。
在口岸檢疫方面,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已經能夠快速準確的利用現代儀器對進出口物品進行檢驗檢疫。如X光機、離心機、氣相液相色譜儀、光度計、酶標儀等均可以協助檢驗檢疫部門查找出隱藏的入侵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