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首條氫燃料公交車示范線正式開通,首批1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投入使用;2022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共將投入625輛氫燃料電池車,為賽事提供交通運輸服務保障······
近日,工信部發布《“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發展規劃》)。《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加快氫能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氫能多元利用。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氫能利用的重要方式,近年來發展迅速。“雙碳”目標驅動下,氫燃料電池汽車得到更多關注。
以氫氣為燃料,通過電化學反應將燃料中的化學能直接轉變為電能,具有能量轉換效率高、零排放、耗能小等特點。與鋰電池電動車相比,而氫燃料可以直接作為汽車動力來源,且加氫方便快速,平均5-8分鐘就能加滿。續航足、加氫快、綠色環保是氫燃料電池汽車主要特點。此外,氫能源最大的優勢就是可再生。除了工業副產品制氫外,還可通過煤制氫以及利用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
如今,氫燃料電池汽車實現零下30攝氏度極寒環境下的儲存和冷機啟動以及開啟暖風空調場景下300-450公里的長續駛里程。在即將到來的2022年冬奧會中,這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將為張家口賽區提供交通運輸服務保障,補充低溫帶來的續航縮減、補能焦慮的影響,助力綠色冬奧。
自2019年,氫能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9月,財政部等五部委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提出將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等多個支持政策。在政策支持下,全國多地加快氫能發展。目前,北京、河南、河北、山東等省份相繼出臺氫能扶持政策,從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規模、企業數量等方面入手。
同時,各地還出臺了不同程度的氫能補貼和獎勵政策。例如,北京在運營環節給予加氫站每千克氫氣運營補貼;燃料電池汽車按照中央與地方1∶0.5比例安排市級財政補助。上海、重慶、河南等地近期也陸續出臺氫能地方補貼政策。
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測,到2050年,全球氫能產業將創造3000萬個工作崗位,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創造2.5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并在全球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8%。氫能不僅是可再生能源,還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當前,氫能源利用不斷加快加深,氫燃料電池車發展空間不斷擴大,氫燃料電池車走上加速賽道。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到2030年,我國氫能將在交通運輸領域用氫2458萬噸,約占該領域用能的19%。這意味,未來氫能與鋰電有望形成“雙鏈”格局。